【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路第一季写生作品

2014-03-23 17:57:09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路第一季写生作品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路第一季写生作品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路第一季写生作品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路第一季写生作品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路第一季写生作品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路第一季写生作品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路第一季写生作品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路第一季写生作品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路第一季写生作品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路第一季写生作品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路第一季写生作品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路第一季写生作品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路第一季写生作品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路第一季写生作品

【水墨人物篇】李阳重走玄奘

详细介绍

西行前言 

对于这次出行,好些朋友并不赞同,劝我不要去。说了很多理由。比如,毕竟不再是热血潮涌的年代,出去那么长时间,气候变化无常,到底能否适应,安全问题也要考虑。又说画到现在,很多东西是了然于心了,想要获得启示或信息,有多种途径,不一定非得跑那么远。必须承认,这些说法都对,无需辩驳,而且在常识意义上,也无法辩驳。

不过我想要的,也许正是某种非常规的体验,或者说行为方式。这种体验和行为方式或许会让我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洞见艺术的本质。醍醐灌顶也罢,当头棒喝也罢,总之要有领受的机缘才是。说老实话,这种偏执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

一千三百多年前,玄奘为了求得彻悟,从长安出发。十七年中,行程数万里,遍历五天竺。归来后的二十年里,他又“专务翻译,无弃寸阴”,留下了七十五部经典(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被后世称为“新译”。圣谛从此大明,周遍于华土。甚至可以说,玄奘的自我实现也是一个时代的自我实现。

《西游记》里,玄奘后来成佛了,完整的故事在小说中只留下前半段,好像与事实不符。但佛陀本是觉者,自觉觉他。玄奘当然也是觉者,而且直到今天一直在觉悟世人,所以说他成佛也是有道理的,我们不妨这样看。文学叙述自有其真实的一面,艺术的叙述也是如此。

在我看来,玄奘有其简单的一面,有其彻底的一面,更有其广博的一面。作为历史人物,他是伟大的。作为哲人,他是无法端倪,深不可测的。认真审视他的一个侧面,也足以振聋发聩。对于艺术界而言,他的启示恐怕不在于他的广博,而在于简单和彻底。既须求真,又须喻俗。这句话虽然是讲翻译,但怎么品味,都像是对艺术家说的。当然,作为艺术观点来看,今天的我们也许嫌他不够前卫。

玄奘在佛典翻译和佛学传播领域的贡献无疑是独一无二的,而在精神领域,他的身影更是横亘千年。相形之下,物质时代的一切无不黯淡而昏弱。玄奘的高度,源于对自我的彻悟。他的不惑,他的勇猛精进,他的永不停息,显然都和这种彻悟有关。很多年来,我一直有种奇怪的感觉,如果能沿着他的足迹行走,也许会让我更好地贴近存在的真相,同时也贴近自己的内心。人天交接,两得相见,既是艺术的化境,也是众生所歆羡和期待的完满。

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在某种意义上,玄奘的足迹已与当代绝缘,无法追寻了。无论资料有多精确,我所走的只能是自己的路,只是沿着玄奘的路线而已。但即使没有这次远行,人生的寻找也一样不能停歇。在这点上,凡夫俗子倒是和圣徒没有分别的。这也许是我们可以聊以自慰的唯一事实。

送行的朋友很多,想和他们谈谈我的想法,而麦克风不给力,声音时断时续,估计很多人都没听清楚。——写于2012年8月第一次出发前

 

 

 

 

 

 

 

 

 

 

 

 

 

 

 

 

 

 

更多图片